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 学生工作 - 学工动态

学工动态

逐梦外语,共赴新篇 | 外国语学院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新生入学教育顺利举行

供稿:吴璐 供图:吴璐、郭容博  编辑:于洁莹

941fbbf827ef0452c496a0c1eab86e2.jpg

九月风清,硕果初绽,新的梦想与蓬勃朝气正熠熠闪光。9月11日上午9:00,外国语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于综合教学楼B座报告厅举行。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京廉、党委书记赵满、副院长徐嘉、德语系主任汪亚利、MTI中心主任曹莉、英语系副主任李洪政、德语系副主任秦龙、学院辅导员和25级研究生新生参与了本次大会,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张盟初主持。

4e913cdee8ba97990cee534c92e2d49.jpg

开学典礼的序幕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展开,澎湃激昂的旋律好似有力号角,为新学期奏响了开篇序曲。

f43f4e58d1460399e28b35d790bd85b.jpg

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京廉教授为此次开学典礼致辞。李院长首先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祝贺。他指出当下处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、北京理工大学建校85周年的特殊历史交汇点,强调学校始终与民族共命运、与时代同步伐,赓续红色而脉,而外国语学院也始终与学校同频共振,坚守“言为载道,德厚中外”的院训,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。李院长介绍了学院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,凭借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形成的学科特色,且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和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,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平台;此外,他向新生提出以“德以明理”铸魂锚定报国理想、以“学以精工”砺能锻造学术根基、以“言载大道、德厚中外”笃行锤炼实践担当的三点期望,并鼓励同学们传承抗战精神与北理工红色基因,在民族复兴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。

31855569f59ef20c574a07174000399.jpg

MTI中心主任曹莉老师作为导师代表发表讲话。曹老师围绕AI时代外语学科价值展开探讨,指出AI虽能“处理”语言,却难以“理解”文化、创造思想与深度决策,外语学科应超越技术,从“工具性”走向“思想性”,成为跨文化理解桥梁、文明对话使者与人性深度探索者。同时,曹老师对同学们的学术之路提出三点期望:以“厚基础”应对时代变局,深耕专业经典,筑牢学科根基;以“真问题”引领学术创新,从现实与理论中发现问题,培养批判思维与想象力;以“跨界力”开拓研究视野,打破学科壁垒,探索“外语+”的交叉融合。最后,曹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碎片化的信息社会中,坚守本心与理想,做有温度、有态度、有担当的真诚外语人。

cd338b77f7677c29b4a40786a7e8c7f.jpg

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张雨竹作为2024级在校研究生代表发言。她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在北理学习的体会:作为9月3日阅兵仪式的广场合唱团成员,在与数千人共唱致敬祖国时,她深切感受到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的力量,并以此鼓励新同学以语言为工具讲好中国故事;作为校研代会常任代表,她在参与校园事务中学会倾听、协商与担当,也加深了对校训的理解,她建议新同学走出舒适区,打破文化壁垒。最后,她祝愿同学以语言为舟、理想为帆,书写精彩篇章。

b99ca70c91178c0254c000648678e04.jpg

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25级博士生隗稚超作为新生代表发言。她回顾自己本硕五年在北理工校训、外院院训及老师的引领下,从应试学生成长为自觉自律研究者的历程,强调文科生需在跨学科对话中与自然科学协作,“外语人”要凭借专业能力呈现中国经验、讲好中国故事。她以“同心圆”比喻硕博学习——硕士是入门定向的外圈,博士是前沿攻坚的内圈,二者均需坚守学术伦理,并祝愿同学们“日日能读、周周能写、处处能问”,在求索中收获知识、在同行中收获情谊,不负选择与韶华。

2eae23edf28596a6028e5ef5bb561d4.jpg

“清清延河水抚育你茁壮成长……” 的校歌旋律缓缓响起,全体师生肃立,共同奏唱北京理工大学校歌,铿锵歌声回荡在会场,为开学典礼画上圆满的句号。歌声里,既有身为北理工人的自豪,也藏着师生们对新征程的期许。

9e447c9e07a4475a10bcbba9f7d85ec.jpg

最后,张盟初对本次开学典礼进行总结,她鼓励大家用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崭新的研究生生活,成长为“胸怀壮志、明德精工、创新包容、时代担当”的高层次领军领导人才。

eb3317310b8db562d58c3da6e77fa0b.jpg

开学典礼结束后,党委书记赵满为同学们讲授开学第一课。赵书记以“延安根、军工魂、领军人”红色基因为主线,从历史沿革、发展成就、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授课,帮助2025级新生了解校史校情、厚植爱校荣校情怀,激励外院学子以踔厉奋发的姿态开启新征程。从1940年延安自然科学院窑洞办学的起点切入,赵书记带同学们回溯了北理工发展历程,特别是学校在师资建设、学科布局、科研创新、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。通过讲述王小谟院士等杰出校友的故事,深刻阐释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使命的历史传承。她勉励新生要自觉锚定国家战略需求,把握新时代发展大势,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变革,努力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、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领导人才。

52c9a5ffbd2fbf07b261020c0f89dd2.jpg

此次开学典礼,既是对过往荣光的回望,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开启。愿外院学子们在“言为载道,德厚中外”的院训指引下,传承红色基因,勇担时代使命,在学术探索与人生成长的航道上破浪前行,为学院发展、学校建设乃至国家繁荣贡献蓬勃力量!

(审核:赵满、张盟初)